神經型貓傳腹 FIP(Neurological FIP)

神經型 FIP 是貓傳染性腹膜炎(FIP)的一種嚴重表現形式,主要影響中樞神經系統,臨床表現多樣且診斷難度高。


**貓傳染性腹膜炎(FIP)**是一種由貓冠狀病毒突變株(FIPV)引起的致死性系統性炎症性疾病。雖然最常見的是濕型與乾型 FIP,但約有 5–10% 的病例會發展為神經型 FIP,其特徵為腦部與脊髓組織出現炎性病變,導致多種神經系統症狀。



一、神經型 FIP 的發病機制

神經型 FIP 的形成,是因突變的 FIP 病毒感染中樞神經系統(CNS)的血管內皮細胞與巨噬細胞,破壞血腦屏障,繼而引起腦膜炎、腦室炎、脊髓炎與神經元壞死等病理改變【Pedersen, 2009】。


研究指出,當神經系統受累時,可在腦脊髓液(CSF)與神經組織中檢測到病毒 RNA 及免疫複合物,顯示病毒對神經組織具有直接破壞作用【Crawford et al., 2017】。



二、臨床表現

神經型 FIP 症狀變異性大,依受累部位(腦幹、小腦、脊髓、視神經等)不同而異:

  • 運動障礙:共濟失調、步態不穩、後肢癱瘓

  • 行為異常:反應遲鈍、意識改變、性格突變

  • 癲癇樣發作:抽搐、肌肉震顫、發呆、突然倒地

  • 眼球震顫、頭歪

  • 視力喪失或模糊

  • 頸部僵硬、低頭姿勢

  • 末期可能出現昏迷


神經型 FIP 通常進展迅速,重症者可能在數週內死亡。



三、輔助診斷指標

神經型 FIP 缺乏特異性標誌,但可藉以下方式輔助判斷:

腦脊液(CSF)檢查:

  • 蛋白質升高(>200 mg/dL)

  • 輕度單核細胞增多

  • 可檢測 FCoV RNA(qPCR)、免疫組化、抗 FCoV 抗體

MRI 檢查:

  • 可見腦室擴張、腦膜增強、小腦或腦幹炎性病灶

血液檢查:

  • 白球比(A:G)< 0.4

  • 總蛋白與 α1-酸性糖蛋白(AGP)升高

若同時出現其他 FIP 系統性症狀(如發燒、食慾不振、黃疸等),則更支持神經型 FIP 的診斷。


ABCD 指南指出,神經型 FIP 的確診需依賴臨床經驗與多項指標的綜合判斷【Addie et al., 2015】。



四、治療方案

GS-441524 類抗病毒藥物的出現為神經型 FIP 治療帶來重大突破。研究顯示,只要使用足夠劑量並持續足夠療程,神經型 FIP 亦可治癒或顯著改善。

推薦藥物:

NeoFipronis®(通用名:Pronidesivir)

建議劑量:

20–30 mg/kg/天,連續治療 84 天

可使用口服片劑替代注射劑,以提升服藥依從性。

治療期間建議監測:

  • 臨床神經症狀改善(如癲癇頻率下降、步態恢復)

  • 體重、體溫、食慾變化

  • 白球比、AGP 等生化指標


研究報告指出,部分神經型 FIP 貓咪在治療數週內出現明顯好轉,長期緩解率可達 70–80%【Dickinson et al., 2020】。



五、注意事項

  • 須與其他神經系統疾病進行鑑別,如:

    • 貓冠狀病毒腦炎

    • 貓白血病病毒(FeLV)

    • 弓形蟲感染

    • 中樞型淋巴瘤等


  • 治療須由專業獸醫指導,避免劑量不足或中斷治療

  • 嚴重病情可能需要額外的對症支持,如:

    • 止痛

    • 營養補給

    • 抗癲癇藥物



參考文獻

  • Pedersen NC. A review of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 infection: 1963–2008. J Feline Med Surg. 2009;11(4):225–258.

  • Crawford C, et al. Diagnosi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ts with neurological FIP. J Vet Intern Med. 2017;31(6):1470–1476.

  • Addie DD, et al.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: ABCD guidelines 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. J Feline Med Surg. 2015;17(7):570–582.

  • Dickinson PJ, et al. Antiviral treatment using GS-441524 in cats with neurological FIP. Vet J. 2020;263:10558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