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型貓傳染性腹膜炎 FIP(Dry / Non-effusive FIP)

無液體積聚的貓傳腹類型,診斷難度更高,症狀更複雜多變

貓傳染性腹膜炎(FIP,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)是由貓冠狀病毒(FCoV)突變為致病株 FIPV 引發的致命性炎症性疾病。根據 Pedersen 教授(2009)在《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》上的權威綜述,FIP 可分為兩種主要形式:濕型與乾型,其中乾型 FIP 約佔全部病例的 30–40%,臨床表現更為複雜,且缺乏典型積液,診斷難度更高【Pedersen, 2009】。



一、發病機制

乾型 FIP 與濕型 FIP 在病毒致病原理上相似,但由於個體免疫反應的差異,FIPV 在體內引發慢性肉芽腫性發炎反應,而不伴隨明顯的液體滲出。此類型常累及實質性器官(如肝、腎、淋巴結)、眼部或中樞神經系統,形成多灶性炎性病灶。



二、臨床症狀特點

乾型 FIP 的症狀進展緩慢,變化多樣,需經綜合判斷加以識別。常見表現包括:

1. 全身非特異性症狀

  • 持續或間歇性發燒(體溫 > 39.5°C)

  • 食慾下降、精神萎靡

  • 體重緩慢下降、毛髮粗亂

  • 黏膜蒼白、貧血

2. 器官特異性症狀

  • 肝、腎、淋巴結腫大:可觸及硬塊或不規則邊緣,B 超顯示器官回聲增強

  • 眼部病變(眼型 FIP):包括前葡萄膜炎、虹膜變色、玻璃體混濁、視網膜出血等

  • 神經症狀(神經型 FIP):包括共濟失調、癲癇樣發作、後肢癱瘓、眼球震顫等


上述表現可單獨或同時出現,形成多系統交叉受累的臨床圖像。



三、實驗室檢查特徵

由於乾型 FIP 缺乏典型腹水或胸水,診斷主要依賴以下輔助指標:

  • 白球比(A:G)下降(< 0.4)→ 高度懷疑

  • 總蛋白升高(> 80 g/L),尤其是球蛋白升高為主

  • α1-酸性糖蛋白(AGP)升高

  • 炎症標誌物(fsAA)升高

  • B 超顯示:肝脾腎腫大、實質回聲異常、淋巴結腫大

  • 組織活檢 / 免疫組化(IHC) 可作為確診金標準,但因技術及侵入性因素限制其普遍應用


根據 Addie 等人(2015)發表的 ABCD 指南,需結合多項臨床與實驗室證據綜合推斷乾型 FIP【Addie et al., 2015】。



四、治療策略

GS-441524 被證實具抗 FIPV 活性以來,乾型 FIP 的治療成為可能

推薦用藥:

NeoFipronis®(普諾德西韋,Pronidesivir)

起始劑量:

  • 常規乾型:15–20 mg/kg/天

  • 眼型 / 神經型:20–30 mg/kg/天

療程建議:

連續用藥 84 天,期間需密切監測體重、白球比、AGP 等重要指標

臨床數據顯示,乾型 FIP 經及時治療亦可達 80–85% 的治癒率,但由於器官損傷往往較重,恢復期可能更長【Pedersen et al., 2019】。



五、診斷難點與臨床建議

乾型 FIP 由於缺乏明顯滲出液,常被誤診為腫瘤、淋巴瘤、慢性腎病、眼炎或癲癇等疾病。臨床建議採取以下策略提高診斷準確率:

  • 結合病史分析(多貓環境、幼貓、應激史)

  • 多項指標綜合分析(臨床症狀 + 實驗室檢查 + 影像學)

  • 嘗試治療性診斷(例如試用 GS-441524 觀察臨床反應)



參考文獻

  • Pedersen NC. A review of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 infection: 1963–2008. J Feline Med Surg. 2009;11(4):225–258.

  • Addie DD, et al.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: ABCD guidelines 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. J Feline Med Surg. 2015;17(7):570–582.

  • Felten S, Hartmann K. Diagnosis of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: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. Viruses. 2019;11(11):106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