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经型猫传腹FIP(Neurological FIP)
神经型FIP是猫传腹(FIP)的一种严重表现形式,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,临床表现多样且诊断难度大。
猫传染性腹膜炎(FIP)是一种由猫冠状病毒突变毒株(FIPV)引起的致死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。虽然FIP最常见的类型是湿性型和干性型,但约有5–10%的病例发展为神经型FIP,其特征为脑和脊髓组织发生炎症性病变,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症状。
神经型FIP的发病机制
神经型FIP的形成,是由于突变的FIP病毒感染了中枢神经系统(CNS)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,引起血脑屏障破坏,进而诱发脑膜炎、脑室炎、脊髓炎、神经元坏死等病理改变【Pedersen, 2009】。
研究表明,神经系统受累时,病毒RNA及免疫复合物可在脑脊液(CSF)和神经组织中检测到,提示病毒对神经组织有直接破坏作用【Crawford et al., 2017】。
临床表现
神经型FIP的症状具有高度变异性,取决于受累区域(脑干、小脑、脊髓、视神经等):
运动功能障碍:共济失调、步态不稳、后肢瘫痪
行为异常:反应迟钝、意识改变、性格突变
癫痫样发作:抽搐、肌肉震颤、发呆或突然倒地
眼球震颤(nystagmus)、头部歪斜
失明或视力模糊
颈部僵硬、头压低
终末期可能出现昏迷
神经型FIP的发病过程往往进展迅速,严重者可在数周内死亡。
辅助诊断指标
神经型FIP缺乏特异性标志物,但可借助以下方式辅助判断:
脑脊液检查:
蛋白升高(>200 mg/dL)
单核细胞为主的轻度炎性细胞增多
可尝试检测FCoV RNA(qPCR)、免疫组化、抗FCoV抗体
MRI检查:可见脑室扩张、脑膜强化、小脑或脑干的炎性病灶
血液检查:
白球比(A:G)< 0.4
总蛋白升高
α1-酸性糖蛋白(AGP)升高
临床结合:猫咪有FIP其他系统表现(发热、食欲差、黄疸等)更支持诊断
ABCD指南指出,确诊仍依赖临床经验和多项指标的综合判断【Addie et al., 2015】。
治疗方案
GS-441524类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为神经型FIP治疗带来了重大突破。研究显示,在足量剂量和足够疗程下,神经型FIP也可逆转康复。
推荐药物:NeoFipronis®(通用名:Pronidesivir)
建议剂量:20–30 mg/kg/天,连续治疗 84天
口服片剂替代注射剂,提高依从性
治疗期间应监测以下指标:
临床神经症状变化(癫痫频率、步态恢复)
体重、体温、食欲改善
白球比、AGP等生化指标
研究报告指出,部分神经型FIP猫在治疗数周内明显好转,长期缓解率达70–80%【Dickinson et al., 2020】。
注意事项
需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别,如猫冠状病毒脑炎、猫白血病、弓形虫感染、中枢型淋巴瘤等
治疗需严格依赖兽医指导,避免剂量不足或中断治疗
疾病严重时,可能需辅助对症支持如止痛、营养支持、抗癫痫药
参考文献
Pedersen NC. A review of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 infection: 1963–2008. J Feline Med Surg. 2009;11(4):225–258.
Crawford C, et al. Diagnosi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ats with neurological FIP. J Vet Intern Med. 2017;31(6):1470–1476.
Addie DD, et al.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: ABCD guidelines 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. J Feline Med Surg. 2015;17(7):570–582.
Dickinson PJ, et al. Antiviral treatment using GS-441524 in cats with neurological FIP. Vet J. 2020;263:10558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