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型猫传染性腹膜炎FIP(Dry / Non-effusive FIP)

无液体积聚的猫传腹类型,诊断难度更高,症状更复杂多变


猫传染性腹膜炎(FIP,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)是由猫冠状病毒(FCoV)突变为致病株 FIPV 引发的致命性炎症疾病。根据 Pedersen 教授(2009)在《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》上的权威综述,FIP 可分为两种主要形式:湿型和干型,其中干型 FIP占全部病例的约 30–40%,临床表现更为复杂,且缺乏典型积液,诊断难度更高【Pedersen, 2009】。



一、发病机制

干型 FIP 与湿型 FIP 在病毒致病原理上相似,但由于个体免疫反应不同,FIPV 在体内引发慢性肉芽肿性炎症,不伴明显液体渗出。该类型常累及实质性器官(如肝、肾、淋巴结)、眼睛或中枢神经系统,形成多灶性炎性病变。



二、临床症状特点

干型 FIP 的症状进展缓慢、变化多样,需通过综合判断识别。常见表现包括:

1. 全身非特异性症状

  • 持续或间歇性发热(体温 > 39.5°C)

  • 食欲下降、精神萎靡

  • 体重缓慢下降、毛发粗乱

  • 粘膜苍白、贫血

2. 器官特异性症状

  • 肝、肾、淋巴结肿大:可触及硬结或不规则边缘,B 超显示器官回声增强。

  • 眼部病变(眼型 FIP):包括前葡萄膜炎、虹膜色变、玻璃体混浊、视网膜出血等。

  • 神经症状(神经型 FIP):包括共济失调、癫痫样发作、后肢瘫痪、眼球震颤等。


这些表现可单独或联合出现,形成多系统交叉受累的临床图像。



三、实验室检查特征

由于干型 FIP 没有典型腹水或胸水,诊断主要依靠以下辅助指标:

  • 白球比(A:G):< 0.4 为高度可疑

  • 总蛋白升高(> 80 g/L),尤以球蛋白升高为主

  • α1-酸性糖蛋白(AGP) 升高

  • 炎症标志物(fsAA) 增高

  • B 超提示:肝脾肾肿大、实质回声改变、淋巴结肿大

  • 组织活检 / 免疫组化(IHC)可作为确诊金标准,但操作性受限


根据 Addie 等人(2015)的 ABCD 指南,需多项临床与实验室证据共同支持,才可合理推断干型 FIP【Addie et al., 2015】。



四、治疗策略

自 GS-441524 被发现具有强效抗 FIPV 活性以来,干型 FIP 的治疗成为可能:

  • 推荐药物:NeoFipronis®(普诺德西韦,Pronidesivir)

  • 起始剂量

    • 常规干型:15–20 mg/kg/天

    • 眼型 / 神经型:20–30 mg/kg/天


  • 疗程建议:连续用药 84 天,期间需监测体重、白球比、AGP 等指标


临床数据显示,干型 FIP 通过及时干预亦可获得 80–85% 的治愈率,但因器官损伤往往较为严重,恢复期可能更长【Pedersen et al., 2019】。



五、诊断难点与临床建议

干型 FIP 因缺乏明显渗出液,常被误诊为肿瘤、淋巴瘤、慢性肾病、眼炎或癫痫等。建议采取如下策略提高诊断准确率:

  • 结合病史(多猫环境、幼猫、应激史)

  • 多指标综合分析(临床症状 + 实验室数据 + 影像学)

  • 积极尝试治疗性诊断(如试用 GS-441524 观察应答)



参考文献

  • Pedersen NC. A review of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 infection: 1963–2008. J Feline Med Surg. 2009;11(4):225–258.

  • Addie DD, et al.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: ABCD guidelines 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. J Feline Med Surg. 2015;17(7):570–582.

  • Felten S, Hartmann K. Diagnosis of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: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. Viruses. 2019;11(11):106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