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传腹早期识别指南:哪些表现值得警惕?
发布时间:2025-07-30
 猫传染性腹膜炎(FIP)是猫科动物中较为常见、致死率极高的一种病毒性疾病,过去常被认为无法治愈,但近年来,随着治疗药物如普诺德西韦(Pronidesivir)的问世,FIP已成为可治疗的疾病。然而,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发现、尽早干预。FIP早期症状多种多样,极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、胃肠炎或寄生虫感染,因此,宠主若能掌握一些识别技巧,将大大提升猫咪的生存几率。一、FIP是怎么发生的?  猫传腹并不是

  猫传染性腹膜炎(FIP)是猫科动物中较为常见、致死率极高的一种病毒性疾病,过去常被认为无法治愈,但近年来,随着治疗药物如普诺德西韦(Pronidesivir)的问世,FIP已成为可治疗的疾病。然而,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发现、尽早干预。FIP早期症状多种多样,极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、胃肠炎或寄生虫感染,因此,宠主若能掌握一些识别技巧,将大大提升猫咪的生存几率。

240_F_1022818692_KGjjq0V6rJ3DdGpC2fSDhjfDfxbnj0sD.jpg

一、FIP是怎么发生的?

  猫传腹并不是猫与猫之间直接传播的疾病,而是由猫冠状病毒(FCoV)在猫体内突变后引发的。FCoV在猫群中广泛存在,尤其在多猫家庭或猫舍中感染率更高。大多数猫感染FCoV后不会生病,但当病毒突变为FIPV(引发FIP的毒株)时,便会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。FIP的症状发展迅速,初期常常隐藏在一些“看似普通”的小变化中。


二、FIP早期有哪些典型表现?

  FIP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湿型、干型、神经型、眼部型四类,早期症状有重叠,也有差异。以下是几种常见早期信号,一旦出现,请高度重视:

  1. 持续性发热(退烧后又复发)

      体温持续高于39.5摄氏度,退烧药效果差,发热通常在晚上更明显,且周期性反复。提示:如果猫咪无其他明显症状但连续3天高烧,请尽快就医做血检。

  2. 精神沉郁、食欲下降

      猫咪变得嗜睡、不爱活动,叫声减少、反应迟钝,食欲开始变差,甚至完全不吃。提示:若猫咪性格突然改变,精神状态不佳,应当引起警惕。

  3.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

      体重在一周内迅速下降,明显消瘦,脊骨突出,食欲下降或正常但体重仍减轻。提示:FIP常造成体内高代谢状态,导致“吃得少,瘦得快”。

  4. 腹部或胸腔隆起(湿型FIP早期)

      腹部渐渐变大但不伴疼痛,摸起来感觉有液体波动感,严重时会影响呼吸、导致喘气。提示:FIP的腹水通常为淡黄色、透明或黏稠。

  5. 眼睛和神经症状(干型或神经型FIP)

      瞳孔不对称、眼球震颤,眼睛发红、有分泌物或混浊,行走不稳、头部歪斜、后肢无力、抽搐等。提示:眼部或神经型FIP常被忽略,若眼部异常伴随发热,极需重视。



三、实验室指标的辅助判断

  FIP的确诊主要依赖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数据,并无单一金标准,但以下检测数据在早期非常有用:


  A/G比值:降至小于0.6为高度可疑

  球蛋白:明显升高,常超过50克每升

  白蛋白:降低至小于25克每升

 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:轻度贫血

  淋巴细胞比率:明显下降

  腹水或胸水分析:淡黄色、高蛋白、无凝血

  提示:若血检出现上述两项及以上异常,并伴典型症状,需高度警惕FIP可能。


四、这些常见误区需警惕

  “只是感冒”:很多FIP初期发烧被当作上呼吸道感染

  “是寄生虫”:FIP也可伴随软便或腹泻,常被误诊为肠道问题

  “食欲正常就不是大问题”:干型FIP猫咪前期可能仍吃,但身体却快速变差

  “验FCoV抗体就能确诊”:冠状病毒抗体阳性只能说明感染FCoV,不能诊断FIP


五、总结:早识别等于早治疗,等于高存活率

  猫传腹可怕的不是病毒本身,而是被忽视、延误、误诊。当前,咪爱特NeoFipronis(普诺德西韦)等口服药已为FIP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。只要在早期发现并启动治疗,猫咪康复率将显著提升,甚至完全恢复正常生活。如果你发现猫咪有上述异常表现,请及时咨询专业兽医或FIP专病团队。咪爱特愿为每一只陷入困境的猫咪提供科学与希望。